自打记事起就会喝茶。是父亲给我养成的“毛病”。父亲酷爱喝茶,所以,喝茶的时候自然忘不了他酷爱的小女儿。那时候父亲喝的是茉莉花茶,闻起来馥郁芬芳,品起来清纯甘冽。很喜欢那种齿颊留香的味道,由偏爱这种味道,进而偏爱喝茶。每当父亲回家的日子,家里总是飘散着茉莉花茶、烟草和白酒的温和香味。每次一闻到这种味道,便会知道,父亲回家了。
长大以后,忙于学习、工作、生养,似乎慢慢地淡忘了茶的味道。只有在每次回家后,深啜一口父亲递过的茉莉花茶,才感觉那清香、甘冽的味道是那样在瞬间穿透了我的胃肠,弥漫了我的四肢百骇,一种妥帖舒坦的感觉迅速在全身洋溢开来。那一杯在滚烫开水中起伏翻滚并散发出缕缕清香的茉莉花茶,至今常常香倚在我的心上。但是,那时我们忙于打拼工作、事业、家庭,仿佛没有闲暇和心情来慢慢品尝茶的味道。有时喝茶也是为了解渴,如牛饮一般咕咕灌下。
儿子慢慢长大以后,我似乎有了更多的闲暇,因而也有了一些风花雪月的想法。特别是儿子上初中以后,茶起到了加强我与儿子沟通的桥梁作用。那时儿子住校,每周五晚回家,在家度过双休日。为了能与儿子共度时光,增进感情,我买了一套功夫茶具,每周六或周日至少有一至两个半天我会和儿子坐在茶桌前,一边和儿子交流学校学习情况,检查儿子的作业或者复习情况,一边饮着功夫茶。为了减轻儿子对交流和学习的逆反,我会说,现在我们喝茶吧?当儿子看到那摆放的各式茶点,闻到那清香四溢的茶香时,会毫不犹疑地说,好吧。然后,儿子会一边品尝茶点,喝着功夫茶,一边温习功课,回答问题。有时,老公也会加入我们品茶的行列,给我们烧水、泡茶,没事的时候,就悄悄地在一旁看书。儿子初中四年的时间,几乎每个双休日,家里都会上演这温馨的一幕。多年以后,这一幕温馨的画面还是如昨天一般清晰。后来,儿子专门写过一篇作文——《家的味道》,其中家的味道之一便是那温馨的茶香。
一直忘不了《红楼梦》中妙玉展示的“功夫”茶:精心收存的洁净雨水,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水,还有绿玉斗、竹根大盏等珍奇茶具,让我们好似观赏了一场技艺高超的茶艺表演。虽然现在空气污染早已没有什么“洁净雨水”,也不可能收集“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水”,但是一直向往有一个符合喝茶心情、让人心静神怡的专门喝茶的地方。因为品茶讲究品味与情调,除了水质的清纯甘洌、茶具的洁净雅致外,环境的清静幽雅、心情的平静祥和,同样不可或缺。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,07年装修新房的时候,我们专门装修了一间风格独特、温馨浪漫的茶室——榻榻米房间。于是,每个双休日,无论如何忙,我们也要抽出时间来喝茶。不仅细品茶那份醇厚的味道,更喜欢体味茶给人带来的随意恬淡、清幽脱尘的心情。
我们也喜欢在榻榻米的茶室招待朋友。客人一来,总是落座在炕几的周围,等到壶里的水冒出了热气时,就开始汤壶、倒水、置茶、注水、分茶、奉茶等一道道功夫茶工序,既让客人满眼生花、感觉温馨,又让我们尽了地主之宜、款待之情。朋友们一边云山雾罩、天南地北的海侃,一边品尝着甘甜清冽的功夫茶,生活中所有的失意、烦恼、不快,都在这一杯杯浅黄色香酩的传递中烟消云散了。
当然,更多的时候还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品茶。当水已烧开,开始泡茶时,总会喊一声:“喝茶了!”这时,无论喊的人还是应的人都会从心里感到一股温馨和暖意。那一刻,仿佛不是为了喝茶解渴,而是赴一个家庭团圆的心灵聚会和一个放松心情的精神按摩。
也有一个人品茶的时候。一个人品茶的时候,喜欢用印着紫色玫瑰花的白瓷杯。当沸腾水注入茶叶后,便会凑到杯子近前,透过那前蒸腾的氤氲,深深地嗅那沁人心脾的茶香,也喜欢看那青绿的茶叶如旋舞一般在杯子里起起落落。有时,看着那如清明时节迷朦飘渺的雨雾一般袅袅上升的水汽,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,一种入禅的意境。
品茶如参禅,品茶时所需的安详静谧的心境和佛教禅宗相似,我们在品茶的清纯淡泊时,也在追求一种在喧嚣的尘世超凡脱俗的情调。
《岩栖幽事》所云:“品茶,一人得神,二人得趣,三人得味。”对我来说,品茶,除了早期的父亲的味道、家的味道,我还更多地体味到了幸福的味道、温馨的味道。当然,品茶品出淡泊的味道、宁静的味道、平和的味道、安详的味道,应该算是达到品茶的极致境界了。
评论